视听结合,解锁文学阅读新路径
在地铁通勤、公园休憩或工作间隙的碎片时间里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观看读书博主的视频来了解一部作品。视频化阅读正悄然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。
北京市民张女士分享道:“以前一直看不进去《红楼梦》,偶然看到视频解读,才发现名著魅力所在。”记者发现,许多博主以不同风格解读文学作品,吸引了众多用户观看收藏。
“一只萧包子”社交账号截图
读书博主“一只萧包子”耗时5个月制作的《白鹿原》深度解读视频,通过人物特效、配音演绎等方式,让观众更容易走进故事。“用现代人喜欢的方式解读,大家就更容易走进名著。”他说。
“解书”“荐书”不能代替传统文字阅读
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徐升国表示:“尽管视频阅读属于广义阅读范畴,但不能代替传统文字阅读。”上海理工大学施勇勤教授指出,视频化阅读虽能带动实体书销量,但容易带来碎片化认知。
金句:“视频是博主自己的思想输出,不能代替读者自己阅读理解。”——“一只萧包子”
资料照片:读者在日照市东港区城市书房阅读
借视频化阅读优势助推全民阅读
专家建议发挥视频化阅读优势推进全民阅读。徐升国提出培育“阅读摆渡人”,引导观众从视频转向原著。施勇勤建议平台加强优质内容推荐,为更大范围用户做尝试性推荐。
天津书店负责人刘毅建议:“读者可以把视频化阅读作为深度阅读的补充。”通过系列专题分享,让碎片化阅读更具系统性。
-
相关文章 -